
一、个人简介:
国家玮,文学博士(北京大学,2014),山东大学金沙线路检测中心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。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。专著《启蒙与自赎——鲁迅<呐喊><彷徨>的思想与艺术》获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2019年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。
二、学术成果:
A、专著、编著及译著
1、《启蒙与自赎——鲁迅<呐喊><彷徨>的思想与艺术》,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。
2、《从旅人到流亡者:穆木天的象征诗及其转变》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版。
3、《“文学生活”调查研究文集》(倪万、国家玮、谢锡文主编),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。
4、《我是一只骆驼》(特约编辑)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版。
5、《鲁迅作品编年精读》(即出)。
6、《寂静的春天》(卡逊著,国家玮译),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0年版。
B、学术论文
1、《后启蒙时代文学教育的抵抗与超越——以钱理群的“屡战屡败”为中心》,《名作欣赏》,2020年第3期。(2020.3)
2、鲁迅研究的范式变革与概念重估——评钟诚《进化、革命与复仇:“政治鲁迅”的诞生》,《文艺研究》,2019年第12期。(2019.12)
3、东亚地区灵魂的去殖民地化与鲁迅的思想方法,《太原学院学报》(人文社科版),2019年第6期。(2019.12)
4、乱世中的治世想象——抗战前夕济南书词的勃兴及其文化政治,《文学评论》2019年第5期。(2019.9)
5、儒教道德与治世想象——战前山东进德会的文化旨趣与文学生活(1933—1937),《东岳论丛》2019年第6期。(2019.6)
6、为鲁迅研究撕开一道裂缝,《太原学院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9年第2期。(2019.3)
7、历史何以铭写“游魂”?——以《阿Q正传》的“序”为中心,《珠江论丛》,2019年第4期。(2019.9)
8、“抒情”与“反抒情”:鲁迅如何继承抒情传统? 《山东大学中文学报》,2019年第3期。(2019.9)
9、《“画报”中的“港市想象”——以1930年代的<青岛画报>为中心》,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8年第2期。(2018.3)
10、《从传统之“士”到现代“知识分子”:也谈鲁迅的“立人”》,《东岳论丛》,2018年第2期。(2018.2)
11、《狼獒小说对“文化记忆”的改写及其文化政治——以<狼图腾>为中心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8年第1期。(2018.1)
12、《以远地风俗召唤普遍发展主义——作为一种全球化想象方法的<狼图腾>》,《人文述林》,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。
13、《“道德与事功”的挫败——以鲁迅小说第一人称叙事为中心》,《现代中文学刊》,2017年第3期.(2017.6)
14、《论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反讽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7年第1期。(2017.1)
15、《阶层身份焦虑下的选择性阅读——以富士康工人的文学生活为例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6年第4期。(2016.7)
16、《“空间”的现代性:论<伤逝>的第一人称叙事》,《鲁迅研究月刊》,2015年第5期。(2015.5)
17、《作为反讽的“再描述”与第一人称限制叙事——<孤独者>重读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15年第1期。(2015.1)
18、《从课本到课堂:1930年代的新文学研究生态》,《吉首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11年第1期。(2011.1)
19、《唐宋词史研究的方法论省思》,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9年第10期。(2009.10)
20、《二三十年代新文学的教学、研究生态》,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》,2009年第1期。(2009.2)
21、《摩古拉隐喻的嬗变:从<召树屯>到<孔雀公主>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,2008年第4期。(2008.11)
22、《穆木天的旅人情结——以<献诗>为例》,《名作欣赏》,2008年第21期。(2008.11)
23、《现代性:对抗与共谋——沈从文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》,《吉首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8年第5期。(2008.9)
24、《生命意识烛照下的文学史书写——北京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访谈》,《东岳论丛》,2008年第5期。(2008.9)
25、《反思与质疑:关于“竹内鲁迅”的三个命题》,《东岳论丛》,2008年第4期(2008.5)。
26、《“附逆”背后的文化——周作人“附逆”现象研究》,《语文学刊》,2008年第9期。(2008.9)
27、《底层文学:“代言”的困境及其出路》,《理论与现代化》,2008年第4期。(2008.7)
28、《新旧裂隙间的独异声音——以穆木天、林纾为例》,《天中学刊》,2008年第3期。(2008.6)
29、《身份焦虑背后的省察——从钱玄同与穆木天的一次论争说起》,《唐都学刊》,2008年第4期。(2008.7)
30、《撑拒背后的“和解”姿态——从<萧萧>看沈从文作品的现代性》,《南华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8年第1期。(2008.2)
31、《公平与正义:关于改革三十年的思考》(研讨会纪要),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》,2008年第3期。(2008.8)
32、《民间的真实与被建构》(研讨会纪要),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》,2008年第1期。(2008.2)
33、《最是书生不自由?——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认同》(探讨会纪要),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》,2007年第4期。(2007.12)
34、《木斋古诗十九首系列论文之方法论反思》,《天中学刊》,2006年第4期。(2006.8)
35、《打工者不读“打工文学”?——山东大学金沙线路检测中心国家玮博士专访》,《羊城晚报》2015年7月5日。
36、《阶层身份焦虑与功利性阅读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15年6月10日。
37、《二人转研究的工具书问题》,《吉林日报》2008年8月21日。
38、《东北二人转研究的困惑与方向》,《吉林日报》2008年2月14日。
三、科研项目:
2017 鲁迅小说的文类风格研究——以人称、反讽、抒情/反抒情为中心,山东大学校级重点项目,项目负责人。
2017 民国时期济南、青岛的文学生活研究(1919—1937),山东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,项目负责人。
四、讲授课程:
鲁迅精读,本科生必修课。
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,本科生公选课。
鲁迅研究,研究生选修课。
五、联系方式:
通讯地址:
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知新楼A座金沙线路检测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,250100
E-mail: guojiawei0509@126.com 接待时间:周五下午13:00(知新楼A座办公室)